第一、实体销售渠道是在整体增加交易成本,电商整体上降低了交易成本。
第二、电商附带交易数字化,可以有效监管。
第三、各地区基于区位优势发展产业政策,打破地区间贸易壁垒,强化了中央集权。
(资料图)
中国在向数字化社会迈进,永远不会回到你梦想的那个时代了。
成本降低就一定是好的吗?我们假设一个场景。
一个西部农村的年轻人,走出他的乡村,来到最近的县城。县城里有商场、电器店、电脑店等等第三方销售店面,这些店面提供:一、当地县里开发的房产被人购买后租给他们的租金;二、相当一部分的县城就业;三、给当地政府的税金。
以上三点,是网络电商无法提供的吧? 如果没有以上的县城经济,那么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这个青年来到县城,发现县城除了饭店、理发店、小型粗加工企业,没有其它工作岗位,于是来到他所属的地级市。这个地级市有商场、电器行等等,同时也有相对高端的加工企业、于是青年留在了这个地级市。
地级市的房价比县里要高,收入却并不太高,又离自己家里的宅基地盖的房子太远,虽然提供了更好的公共环境,但更多是分给当地的市民的。同时,由于电商的市占率越来越多,地级市的商场、电器行等传统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少了,于是这个青年进入了服务行业,如餐饮、洗染娱乐、维修等。问题是,不止这一个青年进入这个地级市,周边几个县里的人都来到了这个地级市。于是地级市的房价更高,就业价格更低,而服务业所所能提供就业岗位是及其有限的,于是多余的人,去了省会城市。
同理,省会城市的工作岗位与机会更多,但同样更多的人也在争夺并不多的岗位,没有岗位的人怎么办?按照回复里的几位以及您的观点,他们应该去自谋生路。例如,加入制造业的大军,成为更丰富的制造业红利。毕竟,在你们看来,制造业才是实体,所有中间环节都不算。
那么我们再来构造一个我理解的,你口中的,完全低成本的理想化的数字化社会的场景。如果不对,欢迎讨论。
一、没有实体销售店面,所有人的需求都通过数字化满足。当然,这不太可能,但我们是理想化设计嘛,我们就假设,都是通过数字化来完成人类生存。这些数字化服务由谁来提供?资本?还是政府?费用如何收取?是否会出现相应寡头从而大到不能倒而影响公平?
二、原有实体服务、销售等吸纳的就业,谁来提供?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生自灭?还是由制造业及其附生的服务业来提供?由于大量的待就业人口,那么是否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后备军,从而导致已就业人口被迫接受低于正常价值的收入以换取不失业?
三、地方资源禀赋的不同,会导致各地收入极大不平衡,请问如何解决该问题?难道穷地方的人就应该去失业去死吗?
数字化没有错,但如何利用数字化提升人的生活水平才是关键。如果只是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效率而忽略由此带来的后效,那么我只能遗憾的说,就如本来好几块过滤棉才能过滤出纯净的水,可为了让被过滤的水更多,从而抽掉了过滤棉。那么你能得到的只能是一盆浑浊的水。虽然它是水,但它真的能喝吗?